長跑比賽中,第一圈跑在前面的選手,不一定能獲得冠軍,甚至不一定能跑完全程。
如果把全球風機制造業的發展看作是一場長跑比賽,中國的華銳風電、金風科技、東方電氣等企業目前已經跑進了第一陣營,把國外一些老牌企業,比如德國西門子、印度蘇司蘭等甩在了身后。從2009年新增風電裝機來看,上述三家中國企業已經分別位居全球第三、第五、第七名。
資本市場進一步放大了中國企業的領先勢頭,提前實現了它們的冠軍目標。1月7日,即將在A股上市的華銳風電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為90元/股,以此計算,其上市后總市值超過900億元,超過金風科技和丹麥維斯塔斯,一躍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風機制造商。而華銳風電從2006年創辦到現在,只有不到五年時間。
不過,這些看上去很美的指標,主要反映的是量化的發展速度和某一時段內的市場規模,很大程度上是外在的、并不牢靠的。一家企業能否走得更遠,主要取決于產品質量、服務水平、技術實力、創新能力等內在因素,歸根結底是能否優質高效地滿足客戶需求。如果考察這些“質”的指標,中國風機制造商仍處于落后狀態。
去年以來,國產風機頻頻出現質量問題,包括整機倒塌,葉片、主軸斷裂,電機著火,齒輪箱損壞等,國內排名靠前的風機制造商也或多或少出現一些質量問題,盡管沒有出現惡性質量事故,而且主要原因據稱不在風機的設計和制造環節,但風機企業存在的核心技術不足、管理不到位、為爭搶市場而大打價格戰等現象,很難說不會影響到風機質量。
2005年以來,中國風電行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,風電裝機連續四年翻番。在市場需求支撐和政府政策扶持下,主要依靠從國外購買技術起家的本土風機制造商獲得超常規發展,市場規模迅速超越國外對手。但與此同時,中國風機企業的技術短板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補長。很多企業為了搶占先機而急于推出產品,為了擴大規模而展開價格競爭,沒有足夠的時間和資金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,也難以進一步自主創新。
盡管有一些國內企業進行了后續研發和創新,但大量核心技術仍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中。這和中國的家電企業有些相像。
與居家生活所用的家電產品不同,風電機組的設計壽命一般為20-25年,運營環境通常是條件惡劣的荒郊野外。一旦出現質量問題,無論是風電場開發商、風機制造商還是電網運營商,都會遭受損失。如果是海上風電,受到的損失會更大。
國外曾有風機制造商因爆發大面積質量問題,最終走向破產。目前,我國大部分風機投入運行的時間只有兩三年,剛剛度過保修期,一些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尚未完全暴露。不能因為已經出現的事故尚不嚴重就掉以輕心。
在行業發展的初期階段,企業對速度和規模的熱衷往往勝過對技術和質量的追求,但行業發展從高速增長走向平穩甚至下滑時,技術和質量的重要性才真正顯露出來。企業高速發展中掩蓋的問題,大部分會在增速回落后對其形成致命的傷害,但此時企業往往已無療傷之力。
今年開始,受制于優質風電場資源“圈地”殆盡和并網瓶頸,中國風電行業將告別連續四年100%以上增長的“野蠻生長”階段,進入到年均增長30%左右的平穩發展時期,產能過剩、行業洗牌將是大勢所趨。那些規模靠前但內功不足的企業,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更加挑剔的客戶,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。
風機制造業的長跑競賽正在進入新的賽段,這一賽段比拼的不是速度,而是體質和韌勁。中國選手是繼續領先還是被對手趕超或者被迫退出比賽,很快就將初現端倪。